扫描以上二维码,关注文物网,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。
记住密码
清 中期 长166厘米,高165厘米,宽82厘米 这件宝座为五屏式靠背,作如意形屏顶,正中饰三条圆雕龙纹。扶手顶部和两侧饰八条圆雕龙纹。靠背与扶手均在开光内雕龙纹,边框内雕宝相花及缠枝花卉纹。座下有束腰,并在开光处雕有云纹装饰。束腰下四面饰牙板,透雕二龙戏珠纹。宝座体型硕大,做工精良,凡有纹饰处均髹金漆。此宝座原为清代国子监辟雍殿皇帝讲学时所用,后有一髹漆屏风,前有一紫檀雕花大案,与宝...
清 早期 高115厘米,长125厘米,宽80厘米 此件黑漆带托泥描金山水楼阁纹宝座为五屏风式座围,后背三扇,两侧扶手各一扇。后背正中一扇,上有卷书式搭脑,左右各扇高度向外递减。座面下有束腰,外翻兽足,下承托泥。围板、搭脑及牙板均在黑漆底子上饰描金山水楼阁纹,围板外框在黑漆底上饰描金缠枝花卉纹。宝座整体气势雄伟,黑漆描金装饰手法端庄却不失华丽,应为皇室宗亲之物,是清初髹漆家具的代表之作。...
明 早期 宝座高126厘米,长75厘米,宽57厘米;脚踏高17.8厘米,长81厘米,宽18厘米 此宝座搭脑两端上翘,正中大朵云纹,阴刻单行“元符年造”四字款。靠背板高浮雕牡丹、修竹,左右镶长条花牙。搭脑下的两根立柱、扶手、鹅脖、联帮棍及三面矮栏杆均透雕灵芝竹叶纹。座面下有束腰,四面装板,三面透雕,分别为菊花纹及荷花纹。四足为内翻马蹄形,落在浮雕云纹的托泥上。宝座整体红、黄、绿相间,靠背...
明 万历 长174厘米,宽77厘米,高238厘米 此对顶箱柜的顶箱已遗失,立柜均为四面平式,对开两扇门,中间有栓杆,门上镶八角云头式圆面叶,三扭头,六角云头式合页。柜门内各有三条穿,抽屉架已遗失。柜门上为百宝嵌庭院祝寿图,其中除了高坐楼阁之上的主人、往来贺寿的文武官员和忙碌的仆人之外,还表现了庭院楼阁、小桥流水、梧桐、奇石、芭蕉、仙鹤、鹿等丰富的内容。下沿板各有四组百宝嵌胡人献兽图,并...
明 晚期 高13.2厘米,直径25.7厘米 几面六方形,束腰下衬托腮,下接向外膨出的披肩式牙板。三弯式腿,外翻卷舒式足,下承六方型托泥。此几形制小巧,造型美观。通体髹朱地漆,采用雕填彩绘的手法。几面雕填云龙纹,刻画正面四爪蟒龙,间布朵云纹,几面边缘和边抹饰以回纹。束腰描金花草纹,托腮方菱纹;牙板、腿足、托腮及托泥均雕填彩绘花卉卷草纹,腿足部纹样加以描金勾勒轮廓。(撰文:高露)
明 晚期 长49.5厘米,宽25厘米,高13 厘米 炕几采用剔犀工艺,边抹剔出混面,有束腰,鼓腿膨牙壸门式牙板,肩部向外膨出,足底向内翻马蹄近似半圆球状,是罕见的变体形式。几面剔犀云纹,牙板则为卷草纹,刀法娴熟线条流畅。 剔犀工艺一般由黑、红两种色漆交替刷在胎上形成有规律的厚度,然后用刀以45度角雕刻出不同图案。由于在刀口的断面显露出不同颜色的漆层,与犀牛角断层面层层环绕的肌理效...
汉 西汉 直径1.5厘米,重0.75克 青铜质地,体小肉薄,圆形方孔,穿孔较大,无内外郭,制作粗陋,边沿不规整。面文“半两”二字篆书,字文狭长,顺读。背平素。 荚钱是榆荚钱的简称,因钱小轻薄且形似榆荚而得名,又称榆荚半两。半两荚钱虽然面文“半两”,但一般重仅三铢,是秦半两钱重量的四分之一。西汉初期因经历了全国性战争,国力衰弱,经济萧条,政府无力铸钱,在货币上依旧承秦制,使用重量十...
清 康熙 高44.7厘米 口径12.5厘米 足径13.6厘米 瓶盘口,直颈,丰肩,筒形腹,圈足。器外壁通体施洒蓝釉,上绘金彩纹样,颈部为双龙戏珠纹,肩部锦地开光内绘花卉纹,腹部为缠枝莲纹,胫部为莲瓣纹。 洒蓝釉为明代宣德时期创烧的一种色釉品种,为低温釉。采用吹釉工艺而成,釉面浓淡不一,浅蓝色地上散布着深蓝色点,犹如散落的蓝色水滴,故称为“洒蓝”或“雪花蓝”。清《南窑笔记》称为“吹...
秦 直径4.7厘米、重33.1克 此枚秦半两为青铜质地,圆形方孔,钱文有“半两”二字,背平素。 秦朝半两钱青铜质,出土品直径大小不一,大的3厘米以上,中等的多在2.7~2.8厘米,小的只有1厘米多,为冥钱。面文“半两”,篆书,顺读,笔划多为方折,粗细均匀,字体端正。官铸秦朝半两边缘经过加工。 圆形方孔即象征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,也有观点认为,此造型是在不断生产加工过程中形成...
战国 魏 高4.3厘米,足宽3厘米,重8.1克 这件布币平首,平肩,圆裆。面文“阴晋半釿”。 “阴晋”见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赵肃侯二年(公元前348年)与魏惠王遇于阴晋。”张守节《正义》云:“魏之阴晋。”地在今陕西华阴。后为秦国兼并,《史记·秦本纪》载:惠文王六年(公元前332年) “魏纳阴晋,阴晋更名为宁晋。”战国早期属魏,后属秦。由干秦不曾铸布币,因此推测“阴晋半釿”桥足布当...
宋 南宋 长7.9、宽2.6厘米,重30.2克 1959年沈子槎先生 捐赠 南宋末年临安府(今杭州)发行的一种铜质钱牌(也称“铮牌”)。牌面、背文均为楷书,首端有孔,弧顶,平底。字大舒展。面文“临安府行用"说明只限于临安,为地方货币性质。背文“准伍佰文省’’为纪值,其中“省’’字为“省陌”之意,即不足百数之钱,当作百数使用。南宋民间曾以七十七为陌。“准”字有平、当之意。 南...
五代十国 十国 径4.4厘米,重56.6克 1957年罗伯昭先生 捐赠 十国楚王马殷受后梁太祖封为上策将军,于乾化元年(911)铸天策府宝钱。圆形,方孔。“天策府宝”四字旋读,真书又含隶意,光背无文。此钱铜质浑厚,边廓坚挺。传世出土稀少,此为极罕见的鎏金钱,至为精美。 撰文:翦宁
清 通高10.9、口径6.2、底径4.9厘米 1960年周德蕴先生 捐赠 匏器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人工与天然相结合的工艺品,艺匠把初生的嫩葫芦纳入各种花纹的范模中,使它随型生长成器,因纹饰自然生成,其纹、款宛若凸花。 笔筒口略宽,呈酱红色,上下口沿镶象牙箍,内涂黑漆,器外饰一幅山水人物图:近处河水湍急,一带篷小舟泛于河上,一戴笠老翁划浆坐于船头,石屋倚岸而建,屋旁的老树摇曳,山...
清 长1O.9、宽7.2、厚1.9厘米 1960年周德蕴先生 捐赠 此砚制作精细,呈长圆形,砚嵌入随形漆盒中,浑然一体。砚池浅凹,砚堂平滑。外配漆盒呈酱色,上刻柳下老者,后一侍童提壶随行。右下角刻有长方形阴文 “葵生”款。此种体轻小巧,做工精细的漆沙砚,当为玩赏之物。 卢葵生,名栋(1779—1850),扬州人,髹漆世家,从祖父卢映之始,便以善制漆器闻名。 撰文:刘辉
明 通长24.7厘米 1960年周德蕴先生 捐赠 此笔杆、笔帽用紫檀木雕成,呈酱紫色,上雕有龙凤纹,龙飞凤舞穿于万花丛中,形象十分生动,雕法圆润、浑朴;笔杆及笔帽的两端嵌有螺钿。笔杆长16.3厘米,笔帽长9.3厘米。笔杆的笔腔和笔帽的接口处镶有铜扣,它是沿用了我国古代木器镶金属扣的传统工艺。笔杆上方有一竖向长方框,阴刻楷书“大明万历年制”。笔头用羊毫制作而成,毛色洁雅、光润,笔峰...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